无极县城幸存下来的古迹仅有城隍庙,传说白天管无极,夜里管着定州等七县。远在四百里外的永年广府古城,也有一座城隍庙,所供奉的神称府城隍。奇怪的是,这个府城隍竟然是无极乡村的一名教师。
从永年民俗文化协会的朋友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我兴奋地慕名而来。广府城隍庙位于古城一角,庙旁边为所辖永年、邯郸等十县神殿,大殿门楣之上悬挂着“府城隍庙”四个大字,殿内正中供奉着城隍大神彩色塑像。危襟正坐,威严英武,令人肃然起敬。右侧为掌握生死薄的高先生。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分列两侧。山墙上画有二十四孝图和劝善行善的图画。
城隍,起源于古代对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在民众的眼里,“城隍神”是具有审案、断案等神权的,他可以追索到人世间的活人,使得在世的活人都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之心。清廉爱民、造福一方的官员去世后,地方缙绅百姓常常会将其入祀城隍庙,世代供奉,对勤政爱民官员的另一种表彰。
广府城隍庙碑文记载,早在三国时这城隍庙就已经存在,在附近县市广有影响。传说府城隍还是人间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原本姓赵,无极县赵家庄人氏。出身于书香门第,学富五车。为人敦厚善良,宽厚仁义。怎奈怀才不遇,大比落第,被邻县一个村聘为教书先生。他教学有方,深得学生爱戴。由于他家中有几亩薄田可聊以度日,所以一年的薪水并不曾领取,一直存放在那个主管手里。到了年终,竟然积攒了多吊钱。就在放假回家的头天晚上,赵先生来向主管领取薪水。不料那主管见财起意,为了把那工钱据为己有,假意请他喝酒,把赵先生灌醉,趁机勒死,埋在了屋内的水缸下面。
三年之后,村子瘟疫流行,无法医治,村民病死的不计其数。打山东某地来了个姓高的游方郎中,医术高明,患病的村民经他医治,无不立即痊愈。那个学校主管看高先生识文断字,就请他在学校安了家,让高先生一边行医,一边给村学校教学。
一个炎热的晚上,高先生正欲到院里乘凉。忽听外面有人来了,以为是来看病的,就紧忙让进了屋。不想来人并非看病,而是来闲聊天的。二人边喝茶边聊天,十分投机,相见恨晚。一天晚上,高先生做了个梦,说经常来聊天的是屈死的冤魂。是阎王爷看他忠厚善良,让三年后给自己找个替身鬼,可以再次转世做人了,因结交了高先生这个同样善良的朋友,决定不找替身了,阎王爷感于他的善良派到广府城去做城隍。高先生一觉醒来,觉得梦中之事很是蹊跷。等到学校放麦假,就去几百里外的广府城寻找。打听着来到城内西街的城隍庙前,跟庙祝话明来由。那庙祝在惊讶之余,也就让他在那儿住了下来。可一连几天,不管是醒着还是梦里,他想念的赵先生并没有来见他!正打算返程,这天夜里,忽听庙外人声喧闹的,好似还有鸣锣开道之声。纳闷之余,紧忙走出客房瞧看。只见一行排列整齐的人役,拥戴着一辆八抬大轿。眨眼间,一个威武官员下了轿,径直走向高先生,抱拳施礼道:“好兄弟,咱们终于又见面了,你让我想得好苦啊!”一连几天,高先生住在庙里,亲眼看执法严明的府城隍审理案件,闲暇时,二人就在一起饮酒论诗,谈天说地,真个是亲密无间,友谊愈加深厚。估摸着要开学了,高先生就说要回去。当晚府城隍置酒送行,并送他一匹快马。
高先生回去后,快马被主管抢夺,但恶有恶报,那个主管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赵先生的冤屈得以申诉。高先生得到了吊钱,按照府城隍给他说的地址,如数送给了无极县赵家庄赵先生的家人。后来,高先生离开了那个学校,来到了广府城一带行医,最后无疾而终。传说高先生死后,经府城隍在阎王爷面前游说,让他也到广府城的城隍庙任了职。据说是个城隍庙主事,官职比府城隍略小一点。
我在想,任何神话都是人创造的,无极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死后能去几百里远的广府做城隍,其中必定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渊源。
作者简介:赵斌,无极县作协主席。
编辑推送:任永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