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在5月19号,根据军区的指示,我跳到外围的主力部队,开始陆续返回根据地中心。日军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动了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兵力,对我返回根据地的部队,进行了围攻。
仅5月20号一天,我军就在白宋庄,和蠡县鲍墟镇野陈佐村,遭遇了敌人。我军六分区40区队和深束县大队、区小队,还有冀中军区骑兵团,都遭受了比较大的伤亡。
那么,当时我军其他部队,都在做什么呢?
一、我军其余部队的动向。
以六分区为例,扫荡开始前,当时他们的主力部队,配置是这样的:
旷伏兆政委带二团、一团第三营、三十地区队、四十四地区队,组成路南指挥部,在石太路以南的外线活动。
王长江旅长带一团一营、一团二营、四十地区队,在深南坚持战斗。
在我上级5月19号指示以后,我军相当多的主力部队,都返回了根据地中心。他们当时做了很多事情:
旅长接到了军区首长的电话,敌扫荡部队已全部撤走,应迅速整顿部队,对根据地进行恢复工作。旅首长根据指示精神,将非战斗人员充实了战斗连队,恢复了各级党组织,总结了与敌人的作战的经验教训,表扬了战斗英雄,补充了枪支弹药,换发了军衣。
1.补充人员。
因为前期作战,基层战士损失不小,当时回到根据地后,就开始补充战斗人员,恢复部队实力。
2.后勤补给。
当时最主要的收获,是用前期“坚壁”储存起来的弹药,补充了消耗。另外全军也脱下了脏的已经不成样子的旧军衣,统一换上了夏装。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时回到根据地,确实有迫不得已的因素。没有弹药、衣服、粮食,是很难在外线坚持下去的。
3.派人取回了暂时隐藏的重机枪。
前期在大尹村突围时,因为重机枪高达60多公斤,无法携带快速机动,因此他们把营属重机枪排的重机枪,埋在了路上一个小村的牛棚里。这次回来,营里马上派人,去牛棚挖出了埋藏的重机枪,火力马上大增了。
4.打击敌人。
群众是我们长期坚持抗日斗争的靠山,当时分区组织了一些小型的工作队,白天分散到各村,积极开展根据地的恢复工作,夜里集中对付敌人。
可以看出,从19号指示发出,我军陆续回到根据地中心后,做了不少工作,部队也恢复了大部分战斗力。
二、5.20白宋庄战斗后的我军反应。
但是就在部队回到根据地的第二天,情况就起了变化。当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突然出动,包围了白宋庄。
在5月20日白宋庄战斗中,配合作战的我四十区队和深束县大队,以及区小队共多脱产民兵,被日军合围在白宋庄村外砖窑,牺牲80多人后,剩余部队在四十区队长张和带领下突围。
按照通常标准,损失三成兵力就可以说失去战斗力了。当时白宋庄牺牲80多人,受伤的应该也有一百多人,可以说幸存的战士,一大半也带伤。做为一支武装民兵,事实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也就是说,过了20号以后,当时在深南县的我军,其实只有大概不到两个营正规军的兵力,而且是分成了三个部分,由不同的指挥员带领:
警备旅一团二营林子元营长,带的二营共三个连。该营原来是四连制的大营,全营五百多人。有四个大连,和营部警卫排、通信班、侦查班、重机枪排(有三挺重机枪),原本实力很强,战士作战素质也很高,在四月大练兵时候,战术考试评比是全分区第一名。但是该营先后打了西河头村防御战,和大小尹村之战,部队伤亡很大。而且八连当时在安平、深泽一带活动,当时深南只剩五、六、七三个不满编的连。
警备旅一团陈德仁政委和军区宣传部长张仁槐,率领的警备一团团直和一营二连。
警备旅一团副团长郭慕汾,率领的一营和临时转移来的区党委政工连。
战前警备旅一团,全团共人,三营不在,二营八连也不在,多了区党委政工连。算下来总兵力满编是人左右,但是考虑到前期作战的伤亡,最多还剩多人就不错了。
而在5月20号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出动,重创我配合作战的多名民兵以后,我军其实就很危险了。当时林子元营长就估计,前期的敌人撤退,很有可能是在迷惑我军。所以林营长当时就想要带着一团二营,尽快跳出该地区。
虽然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出,当时如果马上转移了就好了。但是要考虑这是史实,不是影视剧,谁也没有预知能力。当时我军的各部队,并没有立刻在21号做出快速反应,马上撤退。这其中主要有如下原因:
1.与上级指示不符。
当时上级领导,在19号明令我警一团主力,返回根据地中心。20号我民兵一受到损失,我军就撤离,和上级指示的精神相违背。而且当时交通联络不便,从20号得到民兵损失的消息,到请示上级,这中间需要有一个过程。
2.我军内部有不同意见。
当时指挥一团二营的林子元营长,从前期作战经验中看出,日军是在欲擒故纵,主张尽早跳出该地区。但是当时带着一营的陈德仁政委,和郭慕汾副团长,都认为刚回来就要撤退,会打击战士们的士气,老百姓也会对我们失望。所以尽管形式不利,我军也应该坚持斗争。
3.部队立足未稳。
当时我军刚刚回到根据地,战士们还没有休息好,武器弹药,粮食被服还没有补充完成。如果马上就走,那就失去了回到根据地的意义了。
4.对敌人的兵力估计不足。
当时日军出动的,只是第九混成旅团两个大队,大概多人的兵力。所以我军仍然判断,前期日军主力的第41师团,应该确实是已经回到了山西。而我军当时还有上千人,真的遭遇敌人的话,我军固守村庄,日军是不可能短时间内拿下来的。
所以当时,在团政委和参谋长的坚持下,我军并没有在21号果断撤离,而是继续留了下来,准备继续坚持斗争。
三、七分区的反击作战。
到了5月22日这一天,在七分区这边,根据上级的指示,七分区十七团,和二十二团,也都再次主动出击了。
其中的第十七团第三营,在营长杨德静,教导员高占杰带领下,挺进到东长寿东南9公里的刘家佐、北桥寨村。
当时日军当时已经在周围建立起了据点,又有密集的汉奸建立的情报网。因此三营到达的当天,就遭到了围攻。十七团是个主力团,三营又是个多人的大营,战斗力很强。敌军久攻不下以后,就调集了周围的援兵,邯郸、东长寿、寨里、南孟等据点的敌人守备队大举出动,全部参与了围攻。
但是敌人是填油战术,每次出动的兵力并不多。而且他们出动的,都是战斗力弱的据点守备队。这些守备队以伪军为主,真正的日军很少。所以这些混杂部队,是打不下我主力营防守的村庄的。在激战一整天以后,我军共打死打伤敌人敌军多人,其中大多数都是伪军。
但是敌人越聚越多,轻装的我军弹药消耗也很大。因此到了黄昏以后,部队也只能被迫转移,撤回到我原来中心区。这次战斗,是我7分区的部队,第一次在敌人碉堡的包围中,遭到进攻时不马上转移,而主动进行的村落防御战。事实证明遇到敌人进攻时,不能大白天撤退,只能坚守村庄。这样敌人守备队是不可能短时间内拿下的,这样不仅保存了自己,还消灭了敌人。
而左叶团长带领的22团主力,这些时候一直在无极县东北和敌人打游击,牵着前期被重创的加岛部队鼻子转。这一次,左大团长有些不耐烦了。他带着部队来到了赵户村,准备利用这里的工事和地道,好好给日军一个教训。
四、日军第二次大举进攻和英雄的深南人民。
在日军这边,虽然在5月20号,他的第一招回马枪,出动了独立混成第九旅团,让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但是狡猾的冈村宁次,招法却根本就没使完。他真正的重手,还在后面呢。
就在22号这一天,敌人四十一师团主力,和部分伪军共一万八千多人,在二百多辆汽车和骑兵第十三联队的配合下,开始“合击”我根据地中心。其中第13联队的骑兵,在沧石公路沿线往来巡逻,防止我军向北转移。其余的日军六个大队的日军,在伪军配合下,开始再次合围我根据地。
真正艰难的苦战,即将到来!
与此同时,日军前期暴露的独立混成第九旅团,也没有闲着。继20号围攻白宋庄以后,他们在22号再次出动,对深磨公路以西地区,再杀一个回马枪,进行了又一次扫荡。这次日军行动极快,我军民压根没有准备,也没有从前期损失中恢复过来,更没有上次多脱产民兵的拼死一战,掩护我老百姓撤退了。
因此这次日军回马枪后的二次回马枪,对我军造成了重大损失!当时我县委机关被日军冲散,不少伤员被日军发现。凶残的日军除了杀害我伤员,和掩护伤员的先进群众以外,还把无辜的老百姓,也抓走了多人。该地区的青壮劳力,一时间为之一空。
其中被捕的,还有很多我县委的地方干部。但是无论敌人怎么拷打,我们英雄的老百姓,明知道身边的人就是八路的干部,却把他们掩护起来,说成是自己的叔叔、兄弟、儿子,没有一个人去出卖他们。
因此直到最后,他们也没有暴露真实身份。敌人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把这些人送到日军占领的井陉煤矿干活,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但是不久以后,在老百姓的掩护下,我们大多数干部,都趁着敌人看守松懈的机会,陆续设法逃了回来。
这就是英雄的深南县人民!这就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