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剑河县南寨镇马大营村,之所以叫马大营,传说以前,去外面赶集的村民,用马驮物品来到此处,都会进行整顿休息后再赶路,因此处山高路远,极不好走,久而久之,该地就形成了一个村落,叫马大营村。亦有传说原有一将军带军队到此,看到山路险峻,地势险要,便令军队在此扎营,故名马大营。传说久远,不论真假已不可查,但都有描述此地偏僻险峻的意思。原来入村的公路已经被沙子堆满“这片地方原本有二十几户人家,现在都搬光了,也拆光了,仅剩的这两个,也是他们在县城自己买有安全住房了的。”在马大营村一组的搬迁旧址上,剑河县南寨镇党政办公室负责人王斌对记者说。
原来人烟兴旺的村子,如今一片荒凉,进村的那段公路没有硬化,原来的串户小路长满了杂草,杂草间洒落着一些零碎的瓦片,硬化过的地基开始碎裂,裂缝长出了杂草,地面布满了青苔,也有些已经复垦种上了蔬菜,颇有满目疮痍之感。搬迁旧址“年,马大营村1组27户人,年,3组31户人,全部搬迁到县城新的安置点,1组和3组实现整寨搬迁。加上其他组的群众,目前马大营整村有73户人搬迁到了县城。”马大营村脱贫攻坚队队长张志军告诉记者,由于该村地理环境恶劣,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故数年前就动员适宜搬迁的村寨和群众搬出深山。剑河县馨怡安置社区记者跟着张志军到了剑河县馨怡安置社区,在搬迁群众龙运军家里,龙运军向记者介绍了他家的情况,“我家是剑河县第一批搬迁过来的住户,原本在老家马大营那边,交通不好,做什么都不方便。现在来县城这边,生活和工作都方便了许多,孩子读书也方便。”龙运军家装修得颇为漂亮,电视、冰箱、饮水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都齐全。龙运军家龙运军女儿龙水花今年在剑河县第四小学读三年级,“我现在去上学是去楼下坐公交去的,十几分钟就到了学校了,听说老家那边上学要走很远的路。”龙水花对记者说。来到了县城,女儿的就学有了更好的环境,龙运军和妻子也在工业园区的电子厂里上班,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有了近五千块钱的收入,日子也踏实了下来,在县城安家,稳住了。安置社区前正在悠闲打牌唠嗑的老人们而另一户搬迁群众彭灵桂,她爱人老母亲有慢性病,医院就医,“真不巧,我医院呢,有什么情况我跟你们说明。”“以前我们在马大营的时候,老人孩子在家,我们要出来打工,家里都没人照顾孩子老人,很不放心。老人身体常常出现问题,送到镇上去也要很久才到,现在来县城真的方便多了。”彭灵桂向记者说道。张志军在彭灵桂家走访按照家庭人口数量,马大营村搬迁出来的群众,在县城的安置社区都分到了数十平米到上百平米不等的楼房。龙运军家和彭灵芝家,分到的都是三室一厅一厨两卫带阳台平米的户型,足够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相比起以前老家的烂木房子,这边当然好多了。”彭灵桂感慨地说。剑河县的一安置社区据了解,虽然群众们已经搬出了马大营村,但是户籍地还没有脱离,各项服务和政策也还未与安置社区完全对接,所以还需要村里的攻坚队员们和帮扶干部们时不时跑安置社区了解搬迁群众的情况。“我们过来这边是要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有的话我们都尽量去满足,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搬出来的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张志军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绍波编辑李劼
编审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