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缕缕阳光倾洒在正定县解放街小学操场,照亮静静地驻立在这里的正定县党组织诞生地纪念碑。这所小学,原为河北省立第七中学,是正定县的红色摇篮。
“你们知道吗?正定县的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建立的。”5月12日上午,在纪念碑前讲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89岁的党员封贵元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课间,学生闻声而来,驻足倾听……
封贵元向学生们介绍正定县第一个党支部。长城网记者张登峰摄
红色光芒,照进古城
“正定,地处京畿要地,大革命前是直隶省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达的文化教育带来了先进的思想。”作为正定县委党史办公室的离休干部,封贵元说起近百年来的正定党史就像唠家常。
据他介绍,解放街小学原为正定府中学堂,民国初年改为省立第七中学。“七中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所以年五四运动的消息很快传到这里,学生们响应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爱国活动。”
年,保定育德中学校长王国光到七中担任校长,从北大、清华聘请部分师生任教。从此,新思想、新文化在学生中传播开来,马列主义进步书刊,在学生中广泛传阅,为七中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初步思想基础。
“年12月,中共顺直省委派遣省委军委委员张兆丰同志来正,在这里(原河北省立第七中学)建立了正定县党的组织。”封贵元指着纪念碑上的刻文说,张兆丰来到正定,正是受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的派遣。
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中共北方党组织抓住时机,于11月派共产党员张兆丰、郝久亭到国民党第三军第三混成旅做军运工作,分别担任参谋长和军需处长。不久,该旅进驻正定,旅部住在第七中学。
封贵元说,张兆丰、郝久亭利用驻扎之便,结识了高克谦、尹玉峰、杨天然等进步学生,不断向他们宣传党的主张和马列主义思想。年底,中共正定直隶省立七中支部建立。这是石家庄周边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据正定县委党史办资料记载,年3月,中共天津地执委书记于方舟到正定视察工作,批准七中成立党支部,书记杨天然,组织委员尹玉峰,宣传委员高克谦。后根据于方舟指示,将七中支部改为中共正定特别支部委员会。
“从那时开始,照亮真理与革命的囊萤之光,从七中发出,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了正定乃至周边地区工农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封贵元告诉记者,随着国民会议运动和五卅运动的高涨,正定县共产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
星火传承,生生不息
“当时,郝清玉和大哥在县城开设了玉华鞋庄,姐夫尹玉峰和一批进步师生,经常在鞋庄谈论国家大事。郝清玉在姐夫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前往玉华鞋庄革命遗址的路上,封贵元边走边讲。
正定县第一个工人党支部纪念碑。长城网记者张登峰摄
“年3月,中共正定特支遵照上级党在工人中建立党的组织的指示,发展玉华鞋庄工人郝清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鞋庄建立了正定县第一个工人党支部……”如今的玉华鞋庄遗址,只剩下一块纪念碑见证岁月变迁。
据封贵元介绍,郝清玉入党后在自己的鞋庄工人当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党支部成立后,他担任支部书记,并将华鞋庄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这个鞋庄为后来正定地区的党组织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时,正定特支也由七中移往裕华鞋庄办公。”封贵元按照玉华鞋城革命遗址纪念碑上的碑文介绍,“至年夏,正定县党组织一直以玉华鞋庄为党的联络站,县委书记尹玉峰同志常在这里召集会议。”
年4月,根据上级指示,正定特支改为中共正定地方委员会,郝清玉被选为地委委员,负责领导工运和农运工作。他不知疲倦地到贫苦农民的茅屋草舍、田间地头,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使党的组织得到了壮大发展。
6月,郝清玉等同志发动了著名的正定农民暴动。“郝清玉拿着三节棍,领着大伙儿开道,把军阀们吓坏了。”封贵元说,这次暴动打击了军阀的反动气焰,培养、锻炼了正定党组织的干部,为争取新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工人党支部建立之后,尹玉峰、杨天然又介绍七中学生阎步州等人加入共产党。暑假期间,阎步州回到家乡北豆村,与学生党员祁清俊、阎怀聘发展阎洛振、阎福玉等人入党,建立了石家庄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为了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年1月,根据中共北方区执委指示,组建中共正定地方执行委员会,其组织活动范围为正定、藁城、获鹿(今鹿泉区)、行唐、灵寿、无极、新乐、元氏、赞皇、栾城、高邑、晋县(晋州)、平山等14县。
从正定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到第一个工人党支部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红色革命火种在这里燃起,在这里传播,豪迈的正定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演绎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赞歌。
“现在的正定,小区大楼林立,街道宽阔整洁,路上车来车往,往来游人如织,产业欣欣向荣……”封贵元说起正定的变化,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时隔百年,时光过去曾记录了这里的革命故事,如今则见证着后来者的奋斗。
原标题:《寻访“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位党员)”丨红色火种耀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