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是假天气软件报出合肥极端寒冷,过年前

1月3日早晨很多观众朋友发信来问,说手机上的天气软件报出,安徽合肥在1月16日最低气温达到-19度,最高仅-7度,这到底是真是假?我平时基本不看天气软件,为了核实特地下载了几个看看,发现虽然预报温度有所不同,但确实都给了1月中旬的合肥零下十几度的极寒预报。那么,怎么看待这些预报?

1月3日早晨天气app上的合肥15天预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的。现代天气预报是浩大精密的科学系统工程,远比把大象放冰箱里复杂,但为了让观众更快的明白,我们也把它简化成三步。第一步是运用大气物理学的规律,搭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第二步是基于超级计算机,把各式各样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输入模式,然后努力的运算,得出数值预报结果。第三步是在数值预报结果的基础上,经过经验丰富的预报员的精心烹制,悉心修正,得到正式的预报。

目前来说,7天内的预报是三步齐全的,经过人工修正的,而8天以上的预报,就是数值预报模式直接算出来的,有的软件给它平滑一下,让数据显得温和一点,有的软件不平滑,算出来多少就是多少。所以,合肥1月16日的预报,是赤裸裸的数值预报结果,没有经过人工修正,严格来说流程没走完,不是正式的要素预报。

1月3日下午天气app上的合肥8-15天预报

其次,虽然数值天气预报已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基石,但人工修正在目前仍然非常重要。就好比现在什么现代化的厨具灶具都有,半成品菜肴也可以干净可口,但最好的菜还是必须厨师来做一样,数值模式尤其是全球模式仍然存在数据分辨率、调参等一系列问题,对地形和小气候无能为力。这个时候,预报员对本地地理气候特征的了解,对历史天气的熟悉,对天气预报的经验等等就非常重要了。

而且不管是数值预报还是人工修正,都存在越近的越准,越远的越不准,趋势相对准,要素很难准等问题,对于超过7天的预报,再怎么修正也很难准确。

回到合肥的预报上来。很显然,1月3日早晨关于1月16日的预报时间太远,没有经过人工修正,低温数据过于极端,可信度很低。从历史上看,年以后,合肥再也没有过低于-19度的日子。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合肥已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化叠加气候暖化,即使有暴雪,市区也很难跌破-12度,没有雪的话,纯干冷-10度就是极限。

但也需要看到,现代数值预报也在发展,它们对天气趋势的把握越来越大,越来越长。目前的数据显示,在1月上旬和中旬初的大暖之后,1月11日开始北亚和东欧开始形成倒欧米噶形势,强烈的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和中亚集结。正如我们在去年的节目所说,过年前的确可能会发生偏暖到偏冷的逆转。尽管极端程度大概率不如早上的数值预报,但降温雨雪天气恰好发生在春运期间,还是会有影响,请大家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