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里乾坤,情系斯民化梓桑读冯建法人物

墨里乾坤,情系斯民化梓桑——读冯建法人物画

作者:王浩

冯建法,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石家庄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野风美术中学董事长。

毕业于河北师大油画系,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出版了以人术出版社《高考的艺术名师讲谈与图示》、河北美术出版社《全国美术高考全攻略》为主的十余部著作。为中央美院、清华大学输送了五十余名优秀学生。油画作品《厚土》获河北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油画作品《山花》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铜奖。国画作品《筑》获河北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年10月被河北省省委授予“燕赵文化之星”。年8月国画作品《鼎》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3届全军美展”。年8月国画作品《鼎》在《美术》杂志发表。年9月《山乡舞》首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奖。年9月《放河灯》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年5月国画作品《筑》入选“墨香诏安.中国画作品展”。年6月“一种皮画”获国家发明专利。年作品《鼎》获得石家庄市文艺繁荣奖。年国画《夜归》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并获奖。年9月国画作品《筑》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美展。年12月被河北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授予“河北文艺贡献奖”。

艺术评论

冯建法先生善于画农村底层人群的人生百态。他画山中的老人,画留守儿童,画劳作中的农民工等。把在太行山里生活的老人衣着朴素,岁月把皱纹雕刻在脸颊、眉宇、嘴角的沧桑状态,手上那种粗糙的纵横皱褶,刻画的细致入微,仿佛每一个皱褶里都蕴藏着一段故事。

他画村里的留守儿童,那些穿着旧衣,充满童真、渴求知识的倔强眼神,让人过目难忘。这些画面从精神层面,传承着燕赵大地人民的生生不息,努力向上的精神品质。观之让人心中升腾起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有生命的,这些生命迹象通过墨、线,甚至从人物眼神、衣服的皱褶里向外延伸,激励人心。这是把图式语言上升到意境,打动观者之心的结果。

《厚土》

追根溯源,冯建法先生的艺术印记和精神家园一直在他的出生地河北无极。如果将地域与一个艺术家联系在一起,无极作为河北县域有很多令人寻味的地方,是成语“闻鸡起舞”中刘琨的故乡。这厚重的文脉之地给了冯建法先生深厚的文化滋养,让他走进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进修,学油画,学国画,对艺术的觉醒和渴求,分外强烈。在杭州学习时,他的导师吴山明先生追求的中国画不以迹求,不以形似,但同时又讲究“不似似之”,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相契合的理念,让他在水墨人物画上有很深的开悟。当他义无反顾的回乡,用手中的画笔,近乎执拗的描绘着燕赵大地上生息的人民,他的艺术视觉,艺术架构与常人就有所不同了。

《鼎》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吴道子的佛教人物,永乐宫的壁画,历代的石雕、壁画,是写意人物的母体,还有近代的人物大师如徐悲鸿,蒋兆和等前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