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河北邯郸的一些村庄,村名中为什么有

这些河北邯郸的一些村庄,村名中为什么有“城”字?

在我们的印象里,村庄的名字都是以村、乡、屯、庄等来命名,如宋庄、赵庙乡、东小屯、黄村、善各庄,

但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商城镇的何横城村、南横城村、赵横城村、孙横城村、李家横城(今义井庄)等等村名中有个“城”字,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些村庄以前是一座城?

春秋时期,成安县属于晋国,晋国上卿赵简子在这里修筑洪波台,大会诸臣,作为观兵操练、歌舞宴会的场所。

战国为成安属于赵国,赵肃侯为了防御魏国和齐国的进攻,在邯郸城南修赵南长城。因为赵长城横亘于这些村庄附近,所以周围的村庄便以“横城”来命名。

横城即为赵长城,或指的其中的一段。

当地以横城命者很多。

何横城村:因附近有一个村庄名为小何村,而该村又横城故地,所以该村起名何横城

南横城村位于赵长城南部,所以起名南横城村。

而赵横城村、孙横城村,应该是以该村中姓氏较多的大姓来命名。

赵横城村原名张横城,最早是因为张氏村名定居于此而得名,后因赵氏子孙居多改今名。

孙横城也名孙家横城,又名孙村,因孙氏村民最早在此定居建村故名。

张辛庄村,原名张横城。

秦国灭赵之后,将赵长城夷为平地,但洪波台依然存在了近千年之久。

据《邯郸县志》记载,洪波台在今河北邯郸县东南三十里,建于春秋末期,到唐代仍然存在,可能还做为观兵操练之地。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赵武灵王大会群臣于洪波台。”该台紧邻赵长城,与位于邯郸市内的武灵丛台齐名。

《成安县地名志》记载:“据传,战国时赵武灵王大会群臣于洪波台,观兵操练演习,台后筑有横城驻兵设防。秦灭赵,城平,建村,取名横城。”

为什么叫洪波台?

据史料记载,赵长城以南是古漳河和滏阳河,而赵长城则是将漳河和滏阳河的堤防连接扩建,再夯泥土加高而建成的。

站在高高的洪波台上,可以看见漳河水和滏阳河水,洪水滔滔,波涛滚滚,所以取名洪波台。

诗仙李白游历燕赵,曾登临洪波台,参观唐军操练,追古抚今,大发思古之幽情,挥笔写下了《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一诗:

我把两赤羽,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据史书记载,洪波台占地数亩,高大宽敞。

随着岁月的流逝,洪波台逐渐荒废。《郡国志》载:“邯郸有洪波台,今堙废”。

民国时期,洪波台成为一片长满荒草灌木的废墟土堆。土堆东西仅有2.5—3米左右,南北仅有2—2.5米左右,周围用旧砖垒砌。那些旧砖从样式上看都是古代的砖,比现代烧制的砖大许多。

年后,村民从这里取土,昔日雄伟高台基本上已经被夷为平地,仅剩一个土堆。

南横城村西南有一座小庙,供奉廉颇。庙里神像一位手执钢鞭,黑脸金甲,旁边有枣红马和马童。

该庙古已有之,但不知始建于何时,应该是廉颇保境安民有功,为百姓所敬仰,当地乡民为他建庙祭祀,供奉香火。

燕赵大地位于华北大平原,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俯首皆是,有时候就连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都有着深厚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