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爷的其生平简历和作品及成就就不用赘述了,熟悉他的朋友都能够如数家珍。我也是仰慕二王“王朔、王小波”的成就买了他们的全集,已经在《过把瘾就死》中体验到了婚姻中被爱的压抑和无人理解的苦闷,在《无人喝彩》中体会到了在婚姻中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奢望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无奈,也在《空中小姐》中体会到了男人被摔下神坛的苦闷和压抑,都是在插科打诨中讲述生活的真谛,让我们领略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为我们展现的老北京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我们总是被他们幽默诙谐的语言所感染,被他们不屈于俗的气质所折服,《玩的就是心跳》集中反映了他们那一代人不甘于平庸,但又无法冲破平庸的压抑,总想轰轰烈烈的,但是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也就没有英雄的用武之地。
朔爷在《玩的就是心跳》中的构思令人拍案叫绝,在读的时候,总给人一种王小波的《寻找无双》的感觉。小说丝丝入扣,互为印证,特别是最后的倒着叙述,给人一种抽丝剥茧,就像一个侦探,在不断接近真相,但有希望这个真相出现的慢一点,让我们更好的享受寻找真相的这个过程,许多事情都是点到为止,给我们许多遐想的空间。
以前在《萌芽》杂志上看了韩寒的一片言情小说,是那主人公写完自己对女主人的感受和事情后,紧接着女主人公又写对男主人公的感受和事情,但是这样的结构令我拍案叫绝,茅塞洞开,但是读完朔爷的《浮出水面》后,我才觉得模范永远只是狗尾续貂,才明白了真正这种写法的真谛,那是一种琴箫合奏的默契与感悟;故事结构曲折令人荡气回肠的第二部小说要数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但是读完朔爷的《玩的就是心跳》,觉得他的故事结构和人物的刻画,真的登峰造极,无出其右。每个牛逼的人都有他牛逼的资本,我终于可以理解他曾经说过“哥们在北京文艺圈可以横趟”这句话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特点的创作背景,现在不管是金融界还是文学界都把这形象的称之为“生态链”,金庸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武侠江湖,王小波构建了一个人性与生活的精神世界,朔爷则通过构筑了一个北京青年的精神家园。王朔当海军从部队转业,他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海军退役的,作为老北京他的小说中京味十足,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高洋、高晋、卓越、夏红、刘炎、乔乔等个性鲜明的形象跃与纸上,他们都希望轰轰烈烈,当国家步入正轨,这些愤青的青年还没有转过弯来,总害怕自己平平庸庸的死去,即使用死来轰动一时也在所不惜。
不知道曾几何时,我们认为人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总是妄想自己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但是现实之中又是不可能的。从古到今,我们都信奉个人力量,崇拜个人英雄,认为一个人可以拯救全世界,我们总是等待那一个救世主,但是随着世界的变换,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集体主义,越来越知道自己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理性的看待自己的力量,不在做哪些不切实际的梦。在我们父辈的身上我们还能清楚的看到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但是在我们80、90后的身上这用色彩越来越淡,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