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甄宓,乱世中以为得到了真爱,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前有黄巾大起义扰动四方,后有董卓祸害“两京”,地狱再次重现人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王朝的末日也不远了。

动乱的年代,中山无极县(今河北无极县)世族甄家,降生了一个女孩,其父甄逸为女儿取名:甄宓。

甄家是官宦世家,祖上甄邯曾位至三公,甄逸也是一方父母官。然而世道离乱,皇帝尚且连命都保不住,更何况是县令,甄宓三岁时,甄逸因匪乱而死于任上,没过几年,甄宓的两位哥哥也死于乱军之中。

家里男丁稀少,祖上却偏又留下万贯家产,董卓之乱,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相枕于道。甄家看到这是个发财的机会,便想和许多无良商人一样,囤积粮食,抬高物价,从中渔利。

但年仅十岁的甄宓,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邻里,广为恩惠也。”家里人听从她的建议,给四方乡民赈济粮食,大家感念甄家的恩惠,便团结一致,保护甄家不受流寇土匪的侵扰。

也许是老年丧子,心碎难挡,甄氏婆母开始对儿媳妇儿百般刁难。小甄宓再次挺身而出,多次劝说母亲要善待嫂子们,最终家族归于和睦。

如此娴淑的少女,成为各家竞娉的对象,“四世三公,坐拥幽冀数州”的袁绍实力非凡,甄宓成为了袁绍的儿媳,袁熙的妻子。

袁熙为人,傻大粗黑,武夫一个,毫不解风情,与多才多艺,从小饱读诗书的甄宓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可是时值乱世,弱女子甄宓又有什么选择呢?能有一方安生栖息之地已然是不错了。

至夜时分,袁熙沉沉睡去的时候,甄宓常望着花棱窗,静听外面微风拂叶的“沙沙”声,辗转难眠。

唯有诗书能通达灵魂,甄宓琴棋书画不离身。

巫山云雨常自闻,一朝偶遇感君恩

在甄宓看来,这样的日子也许就过下去了。她没有想到,男人们都非常好斗,他们志在天下,非要争雄,公公袁绍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曹操争夺天下,却一败涂地,袁绍吐血而亡,袁熙兄弟之间不知团结,他们抛下甄宓等女眷,只顾着勾心斗角,相互攻伐,最终两个无能却有野心的男人相继被杀。

入夜时分,邺城外战鼓隆隆,喊杀震天。甄宓与婆婆刘氏战战兢兢,躲在袁氏寝宫之内,不知命运如何安排。

“咣当”一声巨响,殿门被撞开,一众武士簇拥着一位白袍小将军闯进来。

尽管甄宓躲在刘氏身后,吓得不敢露面。小将军还是发现了她,四目相对,甄宓发现这个男人脸上的杀气,瞬间化作温柔的目光,洒向自己。

甄宓不知怎地,脸上飞上了红云,羞涩难当。

当天晚间,甄宓便如一件战利品,被带入了那个男人的房间。

没有非礼与粗暴,只有温和的谈心,这个男人居然熟通诗赋,他,便是建安“三曹”之一,大英雄曹操的儿子曹丕。

“老子英雄儿好汉”,曹丕可不是囊包,尤其是文学素养直追乃父,他与名冠天下的“建安七子”也是好友,“行则连舆,止则接席”,足可见他的学识与才华不浅。

曹丕与甄宓自相识后,你侬我侬,在诗文的交流中感情愈浓,在辞赋中,甄宓品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一种被男人宠着,亦可与男人交心的感觉。

顺理成章的事情,两人结合了,最初的几年时间,甄宓被幸福包围着,曹丕异常宠爱她,缘于她的美貌,缘于她的娴淑,缘于她的才气。曹操与夫人卞王后对儿媳妇也相当满意,甄宓十分孝顺公婆,公婆身体有些小恙,她比谁都着急,一定要亲到跟前服侍,直到两位老人恢复健康,方才放心。

“巫山云雨常自闻,一朝偶遇感君恩”,甄宓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将在幸福的包围中度过吧,她感谢“官渡之战”,没有这场战役,又怎会遇到曹丕,她感谢曹丕,这个男人懂得自己,并把自己从离乱中拯救出来。

斜风细雨不曾睛,倚阑滴尽胭脂泪

幸福的生活,总也过不够,幸福又似乎总是那么短暂。

女人们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是希望被自己的男人宠爱着。

但是,这点小小的要求与希望,往往会成为奢望,尤其是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年代。

甄宓的小幸福只持续了六七年,一个名为“郭女王”(又名“郭照”)的女人,闯进了她与曹丕的生活。这个女人也是官宦之女,更为要命的是,她年轻貌美,才气不输甄宓,并且颇通政治。

彼时,曹丕正与兄弟们争夺世子之位,郭照颇有计谋,给曹丕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见,曹丕获益不浅。同样身为女人,郭照也具有强烈的嫉妒心,但她却能将这种情绪深埋心中,表现出来的常常是大度。甄宓在这种“战场”上,却吃了败仗,她渴望拥着夫君永不放开,慢慢被夫君冷落的生活,令她窒息。

“窒息的生活最难熬”,甄宓伴着孤灯,一晚晚地盼啊,盼着能听到宫门口响起那个熟悉的脚步声;一晚晚地想啊,想着曹丕将别的女人揽入怀中,她的心碎了,嫉火渐烧,怨言也随之脱口而出。

“斜风细雨不再睛,倚阑滴尽胭脂泪”,这是小女子的正常心态,甄宓却忘记了,她不是小女子,或者说,她不能把自己当作小女子来看待,她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小女子的心态会害了她。

君恩薄如纸,一朝红颜绝

那个曾经创作了流传千古《燕歌行》的君王,他的心也如世间其他男子一样善变而寡情。甄宓常常独坐宫中,吟唱着曹丕的那首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吟诵着,甄宓的脸上已是泪流满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身体变得憔悴,容颜的衰老,更难以唤回那个薄情的男人。值得慰藉的是,她还拥有一双儿女,这是她与曹丕的爱情结晶。甄宓爱写诗赋,才气,情感常常需要诗文来宣泄。她将自己对夫君曹丕的情感,写进了《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字里行间,流露着爱意、怨气,更多的则是妻子对夫君的无奈呼唤,她没有想着将诗文给谁看,这只是一个失宠的才女,与文字的心灵对话而已。

可是,在这宫殿之中,恩意常浅,阴谋常在。寻常的文字,亦能生出祸端,有人将甄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诗一赋全都源源不断地报告给需要的人,中伤、污蔑,无中生有的陷害,全都呈现给曹丕。

此时的曹丕,早已被美色包围,登上皇位的曹丕不缺女人,他可以为所欲为,又怎么会将爱留给昔日的“黄脸婆”,他对甄宓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灰飞烟灭,他现在是皇帝,皇帝就要有权威,包括对自己的女人。

曹丕在接到一系列的“小报告”后,对甄宓充满着愤怒,他火冒三丈,绝情地下诏,赐死甄宓。

诏书传来,甄宓呆若木鸡,她震惊于曹丕的无情,难以理解这个男人怎能这样对待自己?手捧一尺白绫,甄宓却将眼泪收了回去,她不停地吟诵着《塘上行》,怀揣一颗冰冷的心,走向住了多年的“冷宫”深处。

往事越千年,多少才华出众,才情丰富的女子,被那个时代吞噬,她们并无奢望,唯有朴素的美好心愿,却难以实现,到头来性命都难保。

佳人们一个个离去,只留下流传千古的诗文辞赋、词曲画作,似闪耀的星光,印刻在历史的天空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