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抗日英雄,当时华北平原就活跃着一由回民兄弟组成的抗日部队,这只部队百战百胜,威名赫赫,就连日军对他们也无可奈何,佩服不已,被八路军誉为“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铁军”,毛主席也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部队”。
这只部队的司令员就是民族英雄马本斋,马本斋字守清,年组织回民兄弟抗日,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组织评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图
马本斋
年马本斋出生在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的回族家庭中,马本斋的父亲马永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白文冠,是当地吃苦耐劳贤妻良母的典范。
马本斋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大哥和两个弟弟,最小的弟弟因为疾病早年夭折。那时候普通农村家庭,小孩长大一些就需要帮助家里干农活,马本斋也不例外,年仅4岁的马本斋,就时常跟随大人上山挖野菜,未满10岁就开始帮助父母下地干活,减轻家庭负担。
母亲白文冠深知不能让孩子做没有文化没有思想的农民,所以,在闲时经常会给马本斋等兄弟讲历史上的爱国故事,教导他们做人需要堂堂正正,要有志气,本事越大责任越大,要造福一方。
富贵自在,贫穷多忧
年,母亲见10岁的马本斋聪明伶俐,为了让他接触更多的学识,特地向亲朋借钱把他送入私塾读书,而他也成为了马家的第一个读书人。
在私塾读书时,马本斋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先生(老师)教授的知识很快都能掌握,并且常常能举一反三,能够独立思考。
记得有一次考试的内容是让大家默写《增广贤文》,其中有一段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而先生在批改时发现,马本斋把“贫穷自在,富贵多忧”写为了“富贵自在,贫穷多忧”,刚开始先生只是认为马本斋默写错误,但是随后的批改让他发现,32份试卷中,有21份都是相同的写法,这时候先生意识到,这不是偶然。
果然在经过一番询问后,马本斋承认,这是他让同学们这么写的,先生询问为何如此,马本斋回到:“穷人怎么会自在呢,我家贫穷,吃穿住行从未感到过自在,非常难受,而富人则不同,不会因为吃穿住行而烦恼,肯定自在的很。”
听到马本斋这番话,虽然这仅仅是最为浅显的理解,但是先生一时竟无言以对,无奈只能找到他的母亲白文冠,想要让她好好对马本斋做思想教育。可是,随后马母的一番话和举动让先生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对于先生的要求,马母说到:“既然我儿子已经知道了贫穷富贵的道理,那么他这几年的书看来并没有白读,我的目的也达到了。”随即向先生提出了退学的请求,当然,此举更多的原因,还是马家穷苦,就这样马本斋结束了三年的私塾生涯。
年,老家惨遭罕见大旱,对于农民而言,这是巨大的打击,望着一片干枯的田地,为了生存,17岁的马本斋无奈只能跟随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刚开始父子二人在张家口一家饭店打长工,后来,又为人放马,长期行走在大草原之上,京、津、冀、鲁之间来回奔走,也就是在此期间,马本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五四”运动的发起更是让马本斋接触到开放的思想,见识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加入东北军,讲武堂进修
年,已经成年的马本斋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到了东北军张宗昌到部队,成为了一名步兵。
图
东北讲武堂
入伍后,马本斋领到了人生第一支武器,六五四步枪,为了能够更快的掌握这支步枪,马本斋常常在战友还在休息的时候加练,趴在雪地中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也就是这种精神让他的枪法越来越准,当时部队新兵多数都是文盲,只字不识,而马本斋因为上过私塾,识字,理解能力强,加上枪法准,很快就提升至排长。
年,因为表现良好,马本斋被选派到“东北讲武堂”进修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触到了更为先进的军事训练,还学习到了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为他今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打下了基础。
年的9月,马本斋从讲武堂毕业后,被提拔至连长,并且在之后不久的“直奉战争”中,被任命为营长,负责后勤运输工作。
年,马本斋带领部队跟随刘珍年的部队到胶东进行布防,一次重要战斗中,马本斋灵活运用强攻和奇袭的战术,带领部队赢了一场漂亮的仗,也因此被领导所看中,被提拔至团长。可是好景不长,同年马本斋部队长官张宗昌被蒋介石所击败,刘珍年则乘机脱离张宗宪,而马本斋所率领的团部只能被迫由刘珍年所领导。
初识共产党,怒斥长官,辞官回乡
年,刘珍年在击败老首长张宗昌和褚玉良的联军后,接受蒋介石的任命,就任21师师长,马本斋则被任命为旗下第四团团长。当时刘珍年所领导的21师中,绝大部分都不是蒋介石心腹,其中不少都是共产党员,其中就包括刘珍年的胞弟。马本斋也是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党,也明白了,中国有一只真心为平民做主的部队。
年,刘珍年部下将领向蒋介石告密,刘珍年迫于压力将暴露的共产党员都驱赶出镜,这也使得马本斋与共产党的联系中断。
图
九一八期间
年9月,关东军发动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而当时蒋介石下达秘密命令,要求旗下部队,不得反抗,撤到关内,保存实力,先“围剿”红军。在大家都听从命令撤退,以求自保的情况下,马本斋不忍看到千万东北老乡受日军的侵占欺辱,夜不能寐,多次向部队领导抗议,可惜无果,还受到上司的训斥。
此后不久,马本斋就被罢免团长职位,任命其为汽车路局局长,并且在蒋介石和刘珍年双方逼迫下,带领部队离开胶东,前往南方“围剿”红军。年,经过长期的考虑,马本斋毅然决定辞官回乡。
组建抗日回民义勇队
回到家乡的马本斋因为其经历丰富,见识广阔,为人正直义气,很快就成为了伙伴们的中心人物,大家也都非常信任他,自然,马本斋也成为了大家的领头人物。
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进攻东辛庄,期间无恶不作,马本斋看着家乡被侵占,平民百姓的惨状,决心为家乡的人民做些什么,很快他就号召家乡的青壮年,组建了抗日义勇队,抵抗日军的侵略。
同年的8月,东辛庄的清真寺中挤满男女老少,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只见马本斋走上大殿台阶,挥动双手对高声呼喊到:“各位乡亲父老,日本人侵略我们的土地,想要奴隶消灭我们中华民族,无恶不作。要想活下去,我们就应该团结一心干鬼子!愿意和我马本斋一起打小鬼子到那边去报名!”话音刚落,东墙角边就站起一伙青壮年,高喊到“我报名”“我要报名”“我要跟着马大哥一起打日本鬼子!”这股声音也不断回荡在清真寺的上空。
后来,在马本斋的带领下,各家人都将家中长矛、单刀以及打猎用的火枪全部捐献出来。看着集合在一起的抗日队伍,马本斋宣誓道:“国难当头,日寇杀我父老,穆斯林大义,为国为民,报仇雪恨,血债血偿,死而无怨!"随即,在这高涨的爱国情绪中,由七十名回族兄弟组成的“回民义勇队”正式宣告成立,马本斋也被推举为义勇队队长。
图
回民支队
很快,马本斋组织抗日队伍的消息传遍了四周,慢慢的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当地的一些武装团体,许以重利想要马本斋加入他们。而此时的马本斋一心想的是抗日,如果看重名利当初也不会辞职返乡了,所以,对于送上门的利益根本不为所动,更是对所有抗日伙伴们说到:“要当官发财我就不回来了,不抗日,不救国,给我再大的官我也不去!”
秋后不久,马本斋就率领回民义勇队奔赴抗日杀敌的战场。
加入共产党,扩大影响
年初,由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攻克河间县城,并在当地发动周边的群众开展抗日活动,此前就接触过共产党的马本斋知道机会来了,因为他明白,自己这样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真正的想要抗日救国还是需要共产党的领导。随即,他派人到河间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同年的3月,马本斋率领队伍到河间与回民教导队合编,并担任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队长。6月,根据冀中军区指示,成立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不久,军区派丁铁石任回民教导总队政治主任。在此期间马本斋政治觉悟很高,思想学习进步也很快,对于共产党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也因此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心甘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年10月,经丁铁石、锄奸科长刘世昌介绍,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10月以后,日军会师华北,并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面对日军的“扫荡”,我军发起了“反扫荡”斗争,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马本斋带领的冀中回民教导总队在河间、青县、沧县一带活动。期间他们夜袭青县车站,围攻杜林镇,攻打沙河桥,伏击敌人汽车队,多次重创敌人。
年3月,马本斋所率部队配合八路军一二O师独立一支队,歼灭了国民党华北六路军近千人。并在无极县境内多次进行战斗,经过不断的战斗锻炼并壮大了自己的部队,同时扩大了所领导部队的影响力。
年7月,根据区指示,马本斋所率回民教导总队改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9月为进一步加强政治工作和党的领导,组织对马本斋等战士进行了系统的政治军事指导,军事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大大提高。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领导下,战士们的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很快就发展成为了人的大部队,并且成为了当时较早的八路军野战精锐部队。
百战百胜,回民铁军
年初,冀中地区斗争愈发激烈,为了保护抗日根据地,马本斋受军区命令率领部队到该地区展开军事活动,期间在深南当地党和群众支持下,先后在南花盆、张骞寺、康庄、榆科等地连续作战30余次,打开了深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局面,提高了回民支队的声誉,鼓舞了深南群众的抗日热情。特别是康庄伏击战、榆科奇袭战,重创了日军,回民支队被晋察冀军区颁发嘉奖令,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赞扬。
图
回民支队
在深南的一年中,马本斋所带领的部队骁勇善战,不畏困难,并在百团大战期间,为支援兄弟部队,马本斋率领部队拖住敌方多人的主力部队,完成了牵制敌人,配合兄弟部队消灭敌人,取得了辉煌战果。也是在这一年的斗争中,充分地展示了马本斋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回民支队顽强作风。
年10月,在冀中军区召开的第三次政治工作会议中,奖给回民支队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无攻不克,无坚不催,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并且毛泽东主席给予回民支队高度评价,亲笔题字,称回民支队是“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百团大战之后,被重创的日军更加疯狂,对冀中根据地采取了残酷的“分割”“扫荡”,为了抵挡日军的战争策略,马本斋受上级领导指示率领回民支队于年1月进入大清河北地区,积极配合当地部队破坏敌军的行军道路,打破敌人的战略部署,同时还积极支援配合周边地区的友军破坏日军的“分割”“扫荡”策略。
汉回各族模范,死母子两代英雄
也是在这一年,马本斋遭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打击,日军因为不能用武力解决马本斋,所以妄图用家人来威胁他投敌,年的秋季,日军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抓到河间县城,并逼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
从小就教导马本斋爱国的马母当然不可能如日军所愿,不仅没有写下劝降信,还怒斥敌人,并且为了不拖累马本斋抗日,生生七天未进粒米,最终为国捐躯。马本斋在母亲的追悼会上,强忍着悲伤,发誓到“一定准从母亲遗愿,永远跟随共产党的脚步,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大地,为解放保卫中国,流干最后一滴血。”
年7月初,冀中回民支队奉命向冀鲁边区转移。到达冀鲁豫中心地区范不久后,马本斋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年,马本斋接到了前往延安,保卫毛主席的命令,这一命令令他激动的彻夜未眠,想到要去延安见神往已久的毛主席,保卫毛主席时,激动的心情就无法安定下来,可惜他不知道的是,他永远都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在部队准备开往延安前夕,马本斋颈椎不幸患上毒疮,由于当时医疗环境有限,加上药物的缺乏,很快病情恶化,在经过抢救后,染上了急性肺炎,常常高烧到40度,并且时常处于昏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马本斋还是抱病在部队出发时做了最后一次动员,他叮嘱战友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你们先走吧,我会跟上你们的……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千万要转达我的问候。”
他不是不愿走,而是病倒了。年2月7日,马本斋因病而亡,临终前,马本斋看着母亲留下的遗物,泪流满面:“娘,儿子来陪你了。”
年3月17日,延安各界代表举行隆重追悼大会,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送了挽词。毛主席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总司令的挽词是“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来副主席的挽词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马本斋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帜,是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英勇奋斗者。马本斋是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是“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主力之一,也是回族在华北捍卫祖国的一支劲旅。”
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从年至年,不怕牺牲,顽强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大小小战斗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边区,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年9月14日,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人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