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的主体民族是契丹,大家知道这个民族是怎么来的吗?
别看契丹在辽朝时期,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称雄中国北方。但是在形成之初,契丹却是处处挨打,步步招灾。
契丹的历史要从鲜卑族说起。鲜卑族,属于“东胡”的一支。曹魏以后,鲜卑分为东西两部。我们所熟知的慕容部、段部、宇文部、拓跋部都属于东部鲜卑。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宇文部。他们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契丹的直系祖先。宇文部分布于如今滦河的上游,辽宁朝阳的西边。这片区域,古代称之为松漠。
公元4世纪,宇文部渐渐强大,前燕慕容皝于晋康帝建元二年()兵分三路对其进行讨伐,获得全胜。宇文部首领觉得松漠不能再待了,带领亲属投奔高丽而去。一部分宇文部的民众们成为了慕容皝的俘虏,被迁到了昌黎。
不过,还有一部分宇文部的民众没有走,他们仍居住在松漠。北魏统一北方之后,这些人被称之为库莫奚。据《魏书·太祖纪》,登国三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北征库莫奚,大败之。契丹从这时起从库莫奚中分化了出来。
正因为此,契丹这个民族一出现在历史上,就已经越过了最原始的发展阶段,而处在部落联盟时期了。
北魏时期,契丹还是处在被“欺负”的地位。好不容易拓跋氏的政权倒了,柔然和高句丽又来了。柔然的势力灭绝之后,北方又出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突厥汗国。当时的契丹一部分沦为突厥统治,另一部分被迫臣服高句丽。
契丹人不是没有想过反抗,但是收效甚微。在多次反抗失败之后,契丹人把自由的希望寄托到了隋朝身上。开皇末年,契丹别部四千余家曾经背突厥降隋,但是隋朝统治者考虑到和突厥的友好关系,不仅拒绝接受这些部族的降附,还要把他们送回了突厥。
这些契丹人明白,倘若回突厥,很有可能被灭族,既然隋人不要,那就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一片新天地。于是,他们拒绝了隋朝的要求,迁徙到了如今老哈河流域,以后,这些部族的人口越来越多,遂分为十部。这个契丹部落联盟,就是后来创建契丹王朝的主体。
到了唐朝时,契丹部族联盟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姓大贺,名字不详。大贺氏手底下有雄兵四万,成为了北方一霸。借此,他自立为可汗,其下所属各部酋长则被任命为夷离堇,是统帅军马的部族官。
唐太宗贞观二年()四月,契丹首领大贺摩会摆脱了突厥的控制,率部降唐。突厥颉利可汗遣使要求唐朝将他们送回来,结果遭到了唐太宗的严辞拒绝。贞观十八年(),唐伐高丽,契丹派军助战。太宗在回师途中,赏赐了契丹首领窟哥,并任命戚薇左武卫将军。贞观二十二年(),唐朝在柳城设置松漠都督府,任命窟哥为都督,封他为无极县男,赐姓李。
窟哥借助唐朝的册封与支持,实现了对契丹各部稳固的控制,契丹部族联盟也因此获得进一步巩固。
窟哥死后,其子孙仍为契丹首领。窟哥之孙李尽忠为都督时,与营州都督赵文翽交恶,被迫起兵造反。当时武则天当政,对其进行了讨伐。李尽忠大败,只得再次依附突厥。
开元二年(),李尽忠的族弟失活率领契丹各部脱离了突厥,复归唐朝。玄宗下诏,重建松漠都督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以永乐公主妻之。
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失活死后,契丹再次陷入动乱。先是一位名叫可突于的军官,斩杀了失活的弟弟娑固,掌握了松漠府的大权。然后,他又率领契丹和奚的部众,投降突厥。唐朝对于可突于的行为十分恼怒,遂派兵征讨。开元二十二年(),衙官李过折杀可突于,旋即又被可突于的残党泥礼所杀。
经过这么一折腾,原大贺氏的子孙已经死亡殆尽,泥礼便抬出了遥辇氏的迪辇祖里为阻午可汗。从此以后,遥辇氏便代替大贺氏垄断了联盟首领的地位,契丹进入了遥辇氏时代。
五代时,遥辇氏仍统帅八部。在部落内部,契丹实行的是氏族外婚制。像遥辇氏,还有产生阿保机的“世里”,后皆为耶律氏;乙室活部以及来自回鹘的“述律”,皆为萧氏。耶律氏之间不能互相通婚,萧氏之间亦然。耶律氏和萧氏之间可以互相通婚。